Search


[舊文] #冠軍選手 的由來

好像有很多人不知道冠軍選手為什麼會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[舊文] #冠軍選手 的由來

好像有很多人不知道冠軍選手為什麼會叫冠軍選手,而冠軍教練又是怎麼回事?以下是舊文回顧,關於選手的誕生...

-\-\-

#之一 (12/15/2017)

剛剛跟我生涯執教的第一位選手舉行了相見歡。選手是一位年輕的女性,目前任職朝九晚五設計師。跑齡勉強算一年,最佳半馬成績為兩小時十分,她的需求是明年十月份初馬,芝加哥馬拉松。

透過簡短的談話,我了解到她目前的訓練方式十分簡單粗暴:每週跟跑友跑一次 10-15 公里的長跑,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訓練了。對於這樣的訓練法,能有半馬兩小時十分的成績坦白說我十分詫異,考慮到選手自述學生時代根本就不上體育課。

她的缺點是由於學生時期缺乏體育訓練,對於協調性的掌握、以及肌肉力量的運用都有如白紙一張。但出乎意料地有不錯的耐力,幾次半馬下來後段都沒有明顯掉速。

我必須讓她理解參加全馬跟半馬所需要的訓練完全不同,這種偶一為之的歡樂跑訓練在半馬以下也許行得通,但全馬必須謹慎以對。不尊重馬拉松,它就會讓你好看。

第一次嘗試作為教練,我必須時時提醒自己,很多時候除了專業上的需求,還要照顧到選手的心理狀態。畢竟我們只是業餘跑者,如果讓跑步對日常生活產生負面影響,那家庭生活也會產生摩擦。

而當選手就是你太太,這又格外重要了。

-\-\-

#之二 (03/22/2018)

從初半馬到初馬,我們花了兩年

要不是我最近在回顧冠軍選手的 log, 才不會發現原來她的初半馬已經是這麼久以前的事。當時我們選了一個在海邊風景好、又特別平坦的賽道。初半馬成績是 2 小時 28 分,我全程陪在旁邊。

有些人會說,要說動另一半開始運動很難,我很同意。

跟從小就有點過動的我相比,太太是最安靜的那種。她不喜歡上體育課,對於鍛鍊身體線條沒有興趣。更厲害的是基因突出,基本上也吃不胖,所以什麼「不運動會中年發福」對她來說是沒威脅性的。(誰中年,誰?)

我花了很大的工夫才慢慢讓她理解,適度的運動對生活是有正面幫助的。所以有時候在練 core 的時候會邀請她一起,就算在那邊扭腰平板撐 10 分鐘也開心 - 這是第一階段。

我們的跑步速度差太多了。對我來說輕鬆跑是五分速不到,四分速更是常有的事;相較而言她只能跑七分半,而且最多跑個一公里多就想回家。

對能跑四分速的人而言,慢跑七分半是很痛苦的。為了配合這個速度,整體姿勢、步幅、步頻都會開始變型,那種感覺很奇怪,即使心肺不太喘,但跑完肌肉會很痠。

剛開始的時候我埋怨過幾次,跟妳跑比我自己輕鬆跑還累、還沒有效率。不過後來也會怪罪自己的不該,我告訴自己,當一個人願意開始嘗試,無論如何都需要支持。

就這樣呀,從七分半、跑一公里,每個禮拜慢慢加。

「今天要跑嗎?」「不要,腿痠。」「Okay.」
「今天要跑嗎?」「不要,想睡覺。」「Okay.」
「今天要跑嗎,已經休息兩天了?」「好。」「Yeah!」

就是半哄半騙,不想跑就不強求。哪天願意跑了,那就陪著跑 - 這是第二階段。

然後終於跑了第一個半馬。

跑完一個半馬其實成績還不錯,一般人這時候就會開始想全馬了。她也動了一點點想頭,不過被我嚴正拒絕了。

「半馬跟全馬是兩件事。如果沒有準備好就跑全馬,輕則受傷、嚴重的話...妳會從此討厭跑步的。」

所以即使週遭的人躍躍欲試跑全馬,我也跟她說得很清楚:「除非妳一個禮拜願意跑四次,不然不准。」

練全馬很累,她光看我每天天沒亮就起床就知道了。

我沒有幫她設定一個幾歲以前要完成全馬的目標,要不要跑全馬是她的決定。但是一旦決定要跑,那就一定要練。這是我的堅持,也是為了她的安全。

去年底芝加哥馬抽籤公佈,幸運 (或者不幸) 中籤。報名表既然是她自己填的,那就不能怪罪我了。我沒有即刻擬訂計畫,不過也在潛移默化中,讓她習慣一週跑四五次的頻率。

她現在也不太需要我每天陪著跑了,不過可以的話,我還是會盡量陪跑一小段,例如一起熱身、或者一起收操。週末的話會幫她安排好幾個配速差不多的朋友,跑起來比較不無聊。

上週在我跑完越野賽的隔幾天,身體還是痛到不行,整夜睡睡醒醒。清晨天未亮的時候她起床了,說要去跑步。

「什麼!!!」

在那個當下我真是...慟!震驚!感動到想哭! (雖然我後來又躺回去睡了三十分鐘)

我知道她已經從裡到外改變了。全馬最後跑多少、甚至這是不是最後一個全馬都無所謂。她已經有了足以受用一輩子的健康概念跟生活習慣,而我打從心底為她開心。

最重要的是,她選擇了她喜歡做的事,而不僅僅是做我喜歡的事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台灣出生、台灣長大、在美國工作的市民跑者。正職是工程師,沒受過一天田徑訓練,長大才發現自己喜歡跑步。個人最佳:全馬2小時38分、半馬1小時15分。
View all posts